高考地理视角:产业融合、产业链|渗透|制造业|产业体系

一、什么是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在时间上先后产生、结构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等产业,在同一个产业、产业链或产业网中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与经济增长方式。

二、产业融合的核心特征‌①跨产业渗透‌

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之间通过技术、资源、市场等要素的共享与整合,实现相互渗透与交叉。②新业态形成‌

通过融合,传统产业界限逐渐模糊甚至消失,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点。‌③资源优化配置‌

产业融合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化再生,推动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三、产业融合的类型①产业渗透‌

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例如数字技术对农业、制造业的改造。‌②产业交叉‌

不同产业之间的功能外溢与组合,例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形成乡村观光旅游。‌④产业重组‌

产业内部细分行业的整合,例如农村产业内部的种养结合模式。四、产业融合的形式

①技术融合‌不同产业的技术相互渗透与交叉,推动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例如,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结合形成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②产品融合‌跨产业产品的整合催生新服务形态。如智能手机集通信、娱乐、支付等功能于一体,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③业务融合‌产业链上下游或不同行业的业务模式重构。典型案例如制造业企业向研发设计、售后服务延伸,形成“制造+服务”综合竞争力。‌④市场融合‌产业边界模糊化后,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被重塑。例如电商平台整合物流、支付等资源,构建生态系统并拓展消费场景。

五、产业融合的意义及作用‌①促进产业升级‌

通过高端产业统御低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②推动经济增长‌

产业融合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③增强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六、产业融合的实践案例‌①数字经济驱动‌

数字经济为京津冀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推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两业融合‌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培育了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了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跃升。③产城融合‌

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通过产业驱动城市更新,提升土地价值和服务配套。 产业融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跨产业渗透、资源优化配置和新业态形成,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产业界限,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创新驱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七、什么是产业链‌?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从原料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产业链条,是各个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涵盖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的全过程,包括动力提供、原材料生产、技术研发、中间品制造、终端产品制造乃至流通和消费等环节,是产业组织、生产过程和价值实现的统一。‌

八、产业链的作用和意义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助力国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实体经济稳定运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维护其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各国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全球产业链作为保证世界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设施,具有刚性的公共需求,以各国的公共利益为核心,实现公共价值。

企业发展中建立产业链的作用:

a通过深加工产品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b有利于分工合作,形成集聚效应,企业成本降低,产生规模效益。

c产业构成和发展多元化,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于新企业的形成发展。d形成企业创新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利于打造当地产品“品牌”。

e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f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九、产业链的脆弱性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具有脆弱性,国际贸易自由化是国际分工的前提,产业分工又拓展了国际分工。按照各国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参与分工,能够共享国际分工带来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如供应链中断、贸易壁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