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你考公的人,没安好心”,北大女生“大实话”,数万网友赞同|毕业生|大学生

央国企招聘季刚结束,又迎来了新一轮公务员考试大潮,街边考公辅导班门庭若市,学校图书馆座无虚席,就连朋友圈里也有不少毕业生晒出了自己的考公日历。

相信不少同学们也发现了,在今年的就业形式下,公务员这份铁饭碗的吸引力空前高涨,从名校毕业生到海归留学生,越来越多的人把考公上岸当成了唯一的目标,可在这种情况下,一名北大女生的发言却颠覆了大家的认知。

这名北大女生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这样一则视频,标题就引人瞩目——"劝你考公的人,没安好心",而其视频内容更是引来数万网友点赞,北大女生的“大实话”不仅打破了许多人对公务员职业的固有崇拜,也揭开了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多重思考。

“劝你考公的人,没安好心”,北大女生“大实话”,数万网友赞同

仔细看过这名北大女生的视频后不难发现,她并非是否定公务员职业本身的价值,毕竟客观来讲,公务员工作确实具有稳定性高、福利保障好、社会地位受尊重等优势。

北大女生真正批判的,是那些对考公形势一无所知、轻易建议别人考公的人。这些人往往只看到公务员光鲜的一面,却忽视了背后的付出与挑战,特别是当这种建议来自亲戚长辈时。

很多亲戚长辈,别说对考公的实际难度和竞争状况一无所知了,他们甚至跟不不知道考公也有专业限制,笔者在网上就看到过这样的聊天截图,父母劝女儿考公,女儿无奈的表示:自己的专业根本没有岗位,报不了名。

而父母非但不理解女儿的解释,反而一再催促她尽快报名,反复说着“你别管那些,你先报上,不要你再说”,眼见女儿不听从自己的要求,父母又开始指责女儿的不上进、不懂事,很显然,盲目的劝告别人考公,无论这个人是自己的子女还是亲戚家的小辈,都会给对方带来不小的困扰。

眼下的心烦、焦虑还不是最严重的,最可怕的是那些对长辈的话言听计从的年轻人,他们也是最容易因为"劝考公"而错失其他职业机会的人。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竞争有多激烈?岗位的平均竞争比高达70:1,一些热门岗位的竞争比甚至超过1000:1,即使在基层岗位,这个比例也常常达到数十比一。

这种惊人的竞争强度,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竞争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可见对于那些学生时代难以在50人班级中名列前茅的人来说,如今想要在数千人中脱颖而出,绝非只靠努力就能实现,运气与天赋缺一不可。

摆脱"唯考公论"的束缚,才能发现更广阔的职业可能性

而长辈们在不清楚形式的情况下,盲目劝晚辈考公,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他们的心态,间接让不少学生把考公视为躲避就业市场竞争的避风港,盲目跟风考公的人,最后上岸者也是寥寥无几。

北大女生的话之所以获得数万网友的赞同,就是因为她的话让不少大学生看清了现实——就业市场其实远比想象中丰富多元。

除公务员外,央国企招聘同样是值得努力争取的职业路径,央国企招聘的入职门槛相对较低,但薪资待遇毫不逊色,普遍在5000-6000元起步,且具有稳定的晋升空间,若是大学生盲目的选择考公进而错过了央国企的校招,那才是真正的可惜。

除此之外,同学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职业选择应基于对自我的深入了解。每个人的性格特质、价值观、能力倾向各不相同,适合的职业道路也千差万别。

有人适合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有人则在竞争激烈的私企环境中如鱼得水。北大女生的"大实话"提醒了同学们,理性看待考公热潮,跳出单一职业选择的思维定式。

无论是公务员、央企员工、私企精英还是创业者,每种职业都有其独特价值和发展空间,真正的职业智慧不在于盲目追逐热门,而在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当我们摆脱"唯考公论"的束缚,以开放心态面对多元职业选择时,就能发现更广阔的职业可能性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